分餐标准的推广实施,离不开广大餐饮经营业者和市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自觉践行。刚才的解读提到了,我们将从多方面入手,推动分餐标准实施,主要有以下几项具体措施: 一要充分发挥协会引领作用。分餐标准出台前,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已经联合餐饮协会、食品行业协会、市商业联合会、市旅游协会及烹饪协会等我市主要餐饮行业协会,并指导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积极发动引导餐饮企业,带头落实分餐标准。目前,全市已有558家餐饮企业2300多家门店承诺将率先执行分餐标准,逐步形成行业整体效应。 二要精心指导分餐标准执行。各监管部门、行业协会要结合各类培训、风险交流活动,指导餐饮经营者精细化开展分餐服务,结合食品安全管理,优化菜品设计和服务流程,逐步形成完备的分餐制度体系和操作规程。 三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市食安联等协会组织要把分餐制实施情况列为餐饮行业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之一,适时评选出一批分餐示范单位,借助各类宣传活动,举办餐饮经营者公开承诺活动,加快标准在餐饮行业的推广实施。 四要营造分餐浓厚氛围。餐饮单位将在醒目位置摆放分餐行动告示牌,张贴宣传海报,在LED屏播放宣传标语口号;网络餐饮订餐平台将在App宣传页面上进行宣传发动,向平台商家免费发放垫餐纸和宣传海报,营造良好的分餐氛围。
在解读中提到,分餐标准出台后最重要的任务是推广实施,相信这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能否进一步介绍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来推动?
餐饮业态类型丰富多样,要帮助我们的餐饮单位选择对他们来说最实用、最便利、最可行的模式,才能更好推动分餐制落地。我们提出的四种主要模式包括:一是分派式,这种分餐模式是指一菜一用具,菜点上席后由服务人员现场派菜。二是位上式。这种模式通常在食物烹调加工过程中就将菜品按就餐人数分成每人一份。分派式和位上式多适用于酒店、酒楼;三是自助式,是指就餐者各自使用公用餐具取用菜品,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公勺公筷”,是适用场景最广泛、最简便易行的分餐模式,要求公用餐具和自用餐具在颜色上要有明显区别,避免混用;四是套餐式。这种模式相信大家也比较熟悉了,一般适用于食堂、餐馆、快餐店等。这四种主要模式相信可以实现适用对象和操作流程全覆盖,我们的餐饮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特点,选取适合的分餐模式。
通过刚才的解读,提到了针对不同餐饮业态,分餐标准提出了四种分餐模式,能否请标准化院对四种模式做个详细说明?
今年5月,受市食安办的委托,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着手起草分餐标准,市标准化研究院、市餐饮协会、市商业联合会及厦大后勤集团、建发旅游集团共同参与了标准起草。分餐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民政部发布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制订,在规定时限内以最快速度,推进标准的立项、起草、征求意见等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审核,圆满完成标准发布。 起草过程中,市食安办会同市委文明办、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等部门共同研讨,组织技术机构、行业协会、餐饮企业开展全面深入调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总结梳理我市分餐工作特点和经验做法,借鉴了外地分餐标准,对标准草案进行反复修改完善。标准草案完成后,我们第一时间通过各家媒体以及“食安厦门”微信公号进行宣传,广泛征求意见,许多市民留言表达支持,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社会反响强烈,为分餐制的正式发布和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听了刚才的解读,我们对分餐标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能否请市食安联介绍一下分餐标准的起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