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时,厦门市翔安区的农户们顾不上绵绵细雨,依旧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当一根根红红火火的胡萝卜正从经过改良的农田地里拔出时,翔安区新店市场监管所的监管人员、市特检院的技术人员就在不远处的厦门呈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细心地检查着专用于胡萝卜清洗、冷链存储的特种设施设备,为辖区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提供质量安全保障上的技术帮扶。
据悉,每年春节过后,冬春季胡萝卜出口迎来高峰期。胡萝卜是厦门市翔安区的“三宝九品百味”特色农产品之一,作为全国季节性产品的延续,填补了国内冬春季出口保鲜胡萝卜的紧缺。由于产量高、品相佳,口感好,翔安地产的胡萝卜很受国内外顾客欢迎。但是,翔安区的胡萝卜产业曾经却也因为种植基地分散、农药残留等问题,遭遇出口量连续下滑、销售量不佳的困境。2008年,翔安区率先在全国出口胡萝卜“合作社”基地模式,走示范区管理之路,使出口种植基地由松散型变成紧密型,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指导、统一药肥水使用和病虫害防控,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化学品使用混乱、产品质量安全不稳定等问题,实现了产品质量和产业的“双升级”。
“我们会定期定时进行农药残留抽检” 厦门市翔安区蔬菜协会秘书长吴有地介绍道,翔安区蔬菜协会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监管部门会经过协调沟通,提前发布信息指导与风险预警,积极调动胡萝卜生产企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在种植技术、市场供应、品牌建设、管理体系建设与认证等方面进行调整,让胡萝卜销售更加顺畅。当前,翔安区胡萝卜种植面积近3.5万亩,从业人数达10万人之多,年出口量10万余吨,占厦门市蔬菜出口量30%以上,有效带动了农民的就业和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