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XM00108-03-01-2024-003 | 主题分类 | 年度计划 |
发布机构 | 文 号 | ||
生成日期 | 2024-02-19 | ||
标 题: |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 | ||
内容概述: |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 |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三争”行动,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着力改革攻坚,夯实事业长远发展基础
——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进。牵头推进13项改革事项实施,制定承接落地总体方案和“四个一”改革方案,积极向国家局、省局争取改革指导和配套支持,5个项目落地见效,1个项目被市委改革办评为2023年度改革创新最佳案例。
——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思明区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深入实施商事登记确认制,开展歇业备案试点,优化完善涉税信息校验机制等注销改革。提请市政府出台住所经营场所禁限设区域目录、经营场所备案及监管若干规定,方便经营主体准入的同时有效保障市场秩序。稳步推进电梯检验检测分离改革。
——制度机制不断完善。机构改革大整合大融合后,适应扁平化职能设置的基础制度逐步完善,新建制度规范31项,五年来累计129项,市场监管的“四梁八柱”不断夯实加固,大市场监管机制不断规范。政务服务方面,建立“窗口无否决权”、股权冻结协助执行等工作机制。监管执法方面,出台药品、工业品、舆情等应急预案,制定医疗美容广告合规指引、药品监督检查、冒用他人住宅登记、合同格式条款查办指南等工作规程。内部管理方面,完善党组议事规则、涉案财物管理、涉案物资仓库管理、采购工作内控等制度。
(二)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营主体提质扩容
——便利经营主体准入。放宽区局商事登记注册资本权限,优化台资企业登记注册程序,全市复制推广“证前指导”,提升综合窗口服务效能。“一件事一次办”智能主题套餐模式入选省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案例、获评全市“十佳”营商环境创新举措。“用电报装”纳入企业开办环节,一站式服务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2023年新设经营主体16.6万户,实有各类经营主体91.6万户,同比增长8.2%。
——扶持经营主体发展。先后出台41项措施扶持个体户高质量发展,联合15部门开展个体户服务月活动。新增专利、商标质押金额42.9亿元,督促国资商业银行落实优惠政策24.2亿元,兑现知识产权、标准化、质量奖等资金奖励1.47亿元。减免检验检测费用2535万元,督促清退涉企违规收费435万元。“小个专”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共建立“小个专”党组织2202个,培育联系点和示范点162个。
——深化公平竞争治理。创建全国首个反垄断审查合规辅导中心,已为奇瑞汽车收购东南汽车股权案提供法务辅导。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年审查增量政策措施150件,修订废止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36件。深入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行动,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45件,参与查处知网垄断案获总局通报表扬。
——升级包容审慎监管。出台2023年版轻违免罚等四张清单,涉及277个事项。持续扩大预制菜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政策效应,率先全省出台预制菜系列标准,预制菜销量较2022年增长10倍。出台医疗机构、旅游市场价格行为合规指引,医疗收费、旅游市场热点价格投诉举报下降态势明显。建立信用修复工作机制,6761家企业解除经营异常名录,7341家企业及时整改免予信用惩戒。
——优化放心消费环境。全国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位居第八。12315登记各类信息诉求43.5万件,上升趋势有所减缓。其中,投诉16.3万件、同比增长33.2%,举报4.8万件;12345登记各类信息诉求5.9万件。226家ODR企业线上处理消费纠纷3.1万件,活跃度全省第一。认定首批5家消费教育基地。
(三)落实两个纲要,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质量强市建设深入推进。市委市政府印发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意见。全省质量工作考评位居第一,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6年跻身高质量“领跑方阵”。5家组织获第六届厦门市质量奖。入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试点(光电显示)”基地。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生产领域不合格产品批次数同比下降15.4%。质量认证获证组织占全省30%、证书数占全省29%,均全省第一。开展计量服务实体经济行动、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小微企业质量认证体系提升行动,解决技术问题、难题160余个。
——标准化战略持续实施。新增国际、国家标准350项,10项标准获评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互联网+居家护理”入选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获批8项省级两岸共通、民营企业标准企业试点。批准成立10个技术委员会,发布地方标准27项,填补了国内标准空白。上线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试行台湾地区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推进国际标准服务站(金砖创新基地)建设,收录金砖国家标准题录11万余条,电子文本5万多件。
——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加强。市食药检院扩建暨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市智能网联车路协同高速情景试验平台正式立项,投资估算分别为12.78亿元、2.89亿元;高比能新能源电池、数智健体实验室已下达前期计划,计划投资2.25亿元;特种设备、燃气器具安全检测实验室正申报多规合一,预估投资5.77亿元。省海洋高端装备计量测试中心新建3个专业实验室、新增22项关键参数测量校准能力。建成全省首个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省级质检中心,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通过现场核查。与厦门大学工学部开展的29个局校合作项目成效显著。
(四)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加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建设,入选全国第二批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与思明区人民检察院设立协同保护中心,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358件,核查非正常专利申请2616件。
——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加速推进。厦门金旅获全省首个中国外观设计金奖,每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突破25件,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目标。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促成专利开放许可合同达成并备案105件。新增注册商标3.7万件,有效商标58.7万件。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40家,累计103家。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不断优化。知识产权CBD建设有序推进,“知识产权展示交易服务平台”获立项。与厦门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华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厦门理工学院备案为国家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企业超4000家,托管专利突破5万件。
(五)加强“三品一特”监管,强化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
——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持续深化。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考评获A级,省对市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9.2%。全市6093名干部包保10.4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全年发现问题3.8万条,整改率100%。发布100项高于国标的供厦标准,全国首创学校“星级食堂”评定、制止餐饮浪费等多项管理规范。开展市级食品安全应急演练。食品抽检量9.5批次/千人,核查处置问题食品1362起、跨部门风险交流183起。深入开展治理“餐桌污染”专项行动、校园食品安全点题整治。开展逾期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专项清理,注销许可证4.7万张;加强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体系检查,督促整改问题76个;“一品一码”新增交易台账1.38亿笔,同比增长73%,全省第一;会同教育部门建立学校餐饮质量安全提升长效机制。首次引入第三方开展风险评价,圆满完成64项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任务。
——药品监管不断加强。药品抽检总体合格率99.9%。深入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查办案件174起,其中2起入选国家药监局典型案例。发布全国首个《医用隔离眼(面)罩》团体标准,全省首个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团体标准。率先全省在1640家零售药店安装智慧监测系统,药品追溯系统实现全市药品零售企业和注射用A 型肉毒毒素使用单位全覆盖,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实现试点医院和集采配送企业全覆盖。推动药物滥用监测纳入特区立法,建立风险会商评估、数据共享协作机制。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首次纳入市属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创新。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发现率7.7%。开展重点行业“排险除患”专项行动、工业产品质量问题“清零”行动,验配镜、服装、学生用品、家用电器产品质量状况显著改善。全国率先发布工业产品质量技术帮扶与监管衔接团体标准。持续推进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出台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有效遏制生产销售领域超标电动自行车和“拼改篡”违法行为。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有效防范。特种设备定期检验7.1万台,一次性合格率94%。深入开展特种设备“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年”活动,推动全市1.6万家生产使用单位建立风险管控机制,配备安全总监、安全员3.7万人,省局专门发文推广我市的做法。组织开展特种设备严重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城镇燃气安全整治、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等专项治理。督促充装单位主动召回气瓶8万多只,公告注销流失气瓶15万多只。举办监察人员岗位大练兵,发挥驻所技术人员作用,检查家次、问题发现数、立案数同比增长20.6%、40.2%、23.5%,实现监管力度、监管能力双提升。
(六)突出重点领域,提升市场监管执法效能
——信用监管基础持续夯实。企业年报率98.4%,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依法列入失信惩戒名单企业1.9万户。强化与法院、税务等部门监管信息联动,91.2万户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实现“一键查询”“一页尽览”。深化“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将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嵌入双随机系统,提高信用风险较高企业抽查比例,问题发现率升至67%,检查成效“脱虚向实”。下大力气清理“僵尸企业”,建立“快查、快撤、快救济”工作机制,撤销商事登记801起,清理吊销失联企业1.2万户。
——法治监管深入推进。提请市人大废止《厦门经济特区反不正当竞争条例》,修订2023版权责清单,公布事项856项。制定出台执法办案程序指引、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行为、“火锅店短斤少两问题”等工作规程,执法行为不断规范。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评出十佳案件。
——智慧监管成效明显。积极申报“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上线试运行新版智慧市监门户,实现28个内外网系统一个门户单点登录、42个功能模块一键直达、10个业务条线个性化定制专属菜单。升级远程智慧监管系统,开发运用63个AI智能识别模型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自动识别。运用“数字助理”技术实现广告、抽检条线任务汇聚及高效协同。创建259项数据资源目录,实现市场监管全量数据汇聚、开放和共享。统筹推进27个系统建设和迭代升级,开展信创适配技术攻关,适配水平处于全省前列。
——重点领域监管执法不断强化。全系统立案4599件,罚没7223万元,申报总局、省局挂牌督办案件各1起。组织实施民生领域“铁拳”行动,虚假认证、优化平台协议规则、网售危化品、合同监管、水产品称重等专项整治。聚焦医疗、教育、停车场收费等重要民生商品开展价格秩序治理,民生价格秩序显著提升。16个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有力推动,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七)加强政治引领,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扎实推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开展。编印《习近平关于市场监管论述摘编》,举办读书班12期、专题研讨43场,局党组书记3次讲党课,109个党支部开展学习讨论1177场,打造“学思想、践行说”学习品牌,不断提高学习成效。明确8个调研方向68个课题,开展各类调研231场次,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12场,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68篇。主题教育期间查找出的21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制修订相关规章制度11项,学习贯彻取得实效。
——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严的主基调贯彻到制度制定、党纪学习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市局机关荣获“市模范机关创建示范点”。有序推进政治巡察整改工作,针对38个问题制定139条整改措施,完成整改33个。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出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具体举措21项;扎实开展行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排查整改行风问题31个。
——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绩效评估位居全市第四。开展各类培训40班次,参训人员6529人次,30余篇原创科普平均阅读量10万+。率先全省出台首批市场监管所建设标准92份,两个基层所被总局评为五星市场监督管理所,组建西柯市场监管所。法规处被司法部评为“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执法稽查技能竞赛代表队被福建省总工会授予“福建省五一先锋号”称号,首届全省药品监管系统行政执法、全省计量检定人员技能竞赛、特殊食品岗位大练兵获团体一等奖。
三、2024年重点任务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厦门落实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城市发展转型至关重要的一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国家局、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以综合改革为动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高质量发展水平,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市场监管力量。着力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深化市场领域改革创新
1.推进综改试点落地见效。以综合改革试点引领全市市场监管领域改革创新。在落地5项牵头事项的基础上,按照“四个一”标准狠抓其余8项牵头事项和39项配合事项的落地实施。对具有全局性、引领性改革意义的事项重点攻坚,推动尽快取得突破。注重转化应用,力争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产业发展、推动两岸标准共通等方面形成具有厦门特色的经验做法,及时固化为制度性成果,打造一批改革品牌。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深化”原则,谋划后续批次授权清单,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推动综改试点工作在营商环境、民生服务等领域走深走实。
2.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开展部分直属事业单位机构调整改革,形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运行高效的支撑服务体系。强化业务协同,以筹建厦门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契机,进一步理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事业单位技术支撑的职责分工和业务协作机制,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效能。精简机构设置,推进市质量评审中心和食药审评中心合并,成立市产品技术审评与审核查验中心,整合提升食品、药品及产品的许可审核、技术评审和现场核查等职能。优化职能配置,做实做强消保委,恢复市消保委秘书处,以事业单位为载体实体化运行,充分发挥消保委的职能和作用。
3.推进小切口微改革。围绕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精准推进制度机制改革创新,提升企业和办事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实施商事登记许可综合窗口改革,加强市、区、所三级的综合服务窗口与7个专项服务窗口的工作协同,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服务。探索符合特定条件的投资者主体资格在线认证,实现外资企业登记全程网办,服务外商来厦投资兴业。争取银行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推动质押登记降本提速。争取在厦落地强制性产品认证(CCC)免办证明自我承诺便捷通道,进一步提升供应链龙头企业贸易便利化水平。
(二)着力提升经营主体发展质量
1.优化市场准入环境。组织实施好新修订《公司法》及注册资本认缴制等配套制度改革。构建个体户公共服务平台,办好第三届“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全面推进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加快推进个体户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全周期证照便利集成化改革。深化集成套餐、证照联办等融合业务办理,高效办成“一件事”。试点开展大型企业分支机构、连锁门店,跨层级、跨地区营业执照集中统一办理模式。拓展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互通共享应用。推动超市、便利店、药店等7个行业跨部门“一业一证”落地实施。提升“小个专”党组织数量与质量,持续扩大覆盖面。
2.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加快推进全国首个反垄断审查合规辅导中心建设,为国有企业和头部企业并购、重组、整合等提供合规指导和专业支撑。落实落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健全抽查、举报处理等外部监督机制,继续推进第三方独立审查试点工作。聚焦医药、教育、公用事业、日用消费品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行动。更大力度推进海沧区建设“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形成一批具有厦门特色的保护模式和创新举措。
3.强化信用激励约束。做精做细年报公示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强制公示要求,依法清理虚假企业,持续提高企业登记信息的准确率。建立健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系统,逐步完善企业信用档案,推动信用监管成果在“双随机”等监管工作中闭环应用。拓展实名电话服务、信用账本等信用监管工具,加强监管信息精准投送,提升常见问题发现处置能力,创新信用奖惩激励。持续深化信用提升行动,加大对失信主体的指导帮扶,助力企业快速修复信用。组织开展“守合同、重信用”公示活动,提升企业合规经营水平。
4.深化包容审慎监管执法。用好用足轻违免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免予行政强制“四张清单”,推行包容审慎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及时公布典型案例,统一裁量基准,规范自由裁量,推动包容审慎执法落地落实。加强事前事中价格监管指导,完善民生相关领域价格监管政策数据库,出台殡葬领域价格行为合规指引,提升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价格行为合规能力。
(三)着力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1.提升知识产权工作能级。加快筹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争取在2024年五一前基本完成,为我市新材料和生物工程设备制造产业提供知识产权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和快速维权服务。推进知识产权CBD暨知识产权展示交易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集聚知识产权应用场景展示、交易服务等资源。继续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引领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促进水平整体提升。
2.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开展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专项检查行动,加强展会、电商等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核查和“双随机”检查,规范知识产权代理行为。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全流程提升纠纷处理效率。深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依托维权工作站提供“一对一”点单式辅导服务。加强行政、司法部门的行刑衔接和保护协作,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3.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和公共服务。贯彻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为重点,加强协会、园区、平台等各方协同,采取差异化措施引导示范高校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推进存量专利盘活。针对中小企业实施促进专利产业化政策,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半导体等我市重点扶持产业领域,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专利保险改革,支持鼓励保险机构创新海外知识产权保险服务。探索将省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向市场监管所延伸。
(四)着力打造质量标杆和先进标准
1.加强技术能力建设。建设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试点(光电显示),高水平推进新型显示领域质量强链重大标志性项目。推进食药检院扩建暨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建设,加快项目主体和实验室工艺设计论证,争取项目主体2024年上半年开工,后期要形成人才设备投入、体制机制创新的良性循环,打造成为区域性高水平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加快建设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评价、公用管道安全等重点实验室。加快省海洋高端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和验收。与国际先进测量仪器制造商建立工业CT无损探伤联合实验室。加快建设智能网联车、新能源电池、数智健体等产品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助推我市成为制造业集聚发展的洼地。
2.强化质量标杆引领。组织实施我市《质量强国纲要》贯彻落实意见,修订出台市质量奖管理办法,开展第七届市质量奖评定,打造一批质量标杆。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推动检验检测认证行业集聚发展,深化市校合作机制,完善实验室共建体系,加强基础领域科研项目联合攻关,扩大合作面,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和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活动,助力企业提升管理、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
3.打造先进标准高地。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修订标准化战略扶持政策,加快构建城市标准体系。加强地方标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化试点项目管理。培育优秀团体标准、企业标准“领跑者”和标准创新型企业。完善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推动与台湾地区产品和服务标准共通。筹建金砖创新研究院标准协同机构,探索标准服务入驻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推动质量标准国际接轨和质量认证国际合作。
(五)着力强化“三品一特”安全监管
1.深化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2.0版,健全常态化督导机制,提高督导完成率、发现问题率和问题整改率。在全省率先开展A、B级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风险评价。深化供厦标准体系建设,加快预制菜、食用农产品等重点品种标准制定,引导企业积极执行严于国标的供厦食品安全标准,提升“鹭品”市场覆盖率。落实与厦门海关战略合作备忘录,加强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扎实开展校园食品安全集中整治,在全省率先开展学校“星级食堂”评定工作。深入开展“食品生产监督检查水平提升年”活动。持续推进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加强食用农产品采购源头质量管控,持续深化食用农产品安全整治。针对网络销售食品、易发生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等加大抽检力度,加大抽检结果在供厦食品标准体系和信用监管等更多层面的运用力度,发挥研究性抽检的预判作用,找出规律,探索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的途径和渠道,让抽检工作成为城市食品安全的“守夜人”。
2.统筹药品安全监管服务。深入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强化疫苗、血液制品、植入类医疗器械、特殊化妆品等高风险产品监管,严厉打击违规网售行为。持续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在医院耗材精细化管理中应用。建立省市局药品生产许可变更与符合性联合检查机制。深化集团型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一体化多仓协同监管改革,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强化药品零售连锁、化妆品生产企业换证许可前和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前预指导服务,指导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积极向国家药监局争取支持对万泰沧海九价宫颈癌疫苗开展优先审评审批,加速产品注册获批上市。争取将海峡两岸医药品论坛纳入海峡论坛,做好承办工作,加强两岸医药交流。
3.优化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在卫浴、家用电器等领域,拓展适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机制。建立专家智库,畅通帮扶渠道,常态化实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质量技术帮扶双向互动机制。制定厦门市重点工业产品目录,开展重点工业品质量监督抽查。围绕儿童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燃气器具、电线电缆等重点产品、网络销售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深化生产销售领域和民生服务行业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对售卖电动自行车的各类经营主体要继续保持高压巡查态势,对拼改篡等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要坚决查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强化特种设备安全责任落实。强化示范引领,打造主体责任落实标杆单位,推进企业建立“三员”分级负责的责任体系,确保“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风险管控机制落到实处。根据最新调整的特种设备监管范围,加强对“悬崖秋千”等大型游乐设施监管。巩固提升市场监管领域城镇燃气安全集中攻坚成效,继续将燃气气瓶、压力管道和燃气器具等隐患排查治理作为监管重中之重。加快建设燃气器具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对接电梯物联传感信息加强风险智能预警,深入推进电梯安全筑底行动。开展公众聚集场所等相关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行动。优化事故调查和应急处置机制,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六)着力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1.深化市场监管法治建设。落实市场监管领域“三书一函”制度,综合运用挂牌督办、责任约谈、立案调查、行政建议、责令整改、提醒敦促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强化监管权威。深入开展“铁拳”行动,聚焦食品非法添加、电子计价秤计量违法、销售未经检验检疫猪肉、生产经营不合格燃气灶具等民生痛点,严厉查办一批性质恶劣的违法案件。创新普法方式,通过旁听庭审、调解普法、市监讲堂等方式,推进联合普法、阵地普法。
2.提高智慧市场监管能力。加快推进“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争创工作,以数字化改革推动智慧监管能力提档升级。强化数据治理,以提升各业务条线信息化系统使用效能为重点,逐步推进监管主体基础数据质量提升和应用服务工作。加快推进“一站式”智慧服务门户、一体化信用风险、气瓶充装AI智管等新系统建设。打造免证办、适老化改造等系列智慧场景应用。升级食品安全监管、电梯智慧监管等系统功能。持续拓展远程智慧监管覆盖面,加快推广应用至全市农贸市场、重点酒店后厨。
3.加强重点领域市场监管。强化广告监测和导向监管,深入开展借重大活动违规从事商业广告宣传整治行动,加强保健食品、医疗美容、房地产等重点领域广告监管。开展2024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拓展直播电商、酒店网络价格监测功能,着力整治网络市场突出问题。持续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市场流通领域扫黑除恶、水产品称重、重点领域不公平格式条款、过度包装等专项治理,继续推进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切实维护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4.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改进消费维权工作机制,强化源头综合治理,统筹各方资源力量,持续推动消费投诉举报减量提速增效。加大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力度,切实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加快线上消费纠纷ODR解决机制建设,推动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覆盖落地。全面开展放心消费行动,加强旅游市场等重点领域消费环境治理,推进消费者满意度测评工作,助力我市打造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七)着力提高市场监管队伍素质水平
1.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站稳政治立场,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把党的领导贯穿市场监管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第一议题”制度。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统筹推进党建述职、述责述廉、绩效考核、巡视审计整改等工作。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推行领导班子、机关纪委委员、纪检委员上廉政微党课制度,重视抓好非在编职工群体廉洁教育,加强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特别要筑牢“不想腐”思想防线。更加自觉接受驻局纪检组监督,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协同。持续推进优秀党建品牌创建。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庆祝活动。特别强调,要把非在编职工的廉政教育作为一项专题工作,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好贯彻落实,并固化成为教育、预防、监督、查处等一系列制度机制,从源头上杜绝非在编人员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2.加强人才队伍和基层基础建设。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常态化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坚持在干部职务提拔、职级晋升上倾斜基层的方针导向不会变。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综合考虑干部年龄和专业背景等方面,对推进队伍梯队建设和结构优化进行长远规划,要加快年轻干部培养,以适应市场监管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健全新录用公务员导师帮带机制,有意识地培养、锻炼、鼓励、引导、支持、大胆使用敢扛事、勇担当的年轻干部,激发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教育培训工作要精准,突出精细化,更有针对性,以基层需求为导向,聚焦新规实施、重点工作、专项整治等主题,开展靶向式短期精准培训,加大参训人员的把关力度,确保培训取得实效。推进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组织特种设备大练兵活动。深化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三星市场监管所评定,不断提升基层监管执法能力。
再重点强调基层建设的规范统一问题,一是要统一基层所的上墙制度、工作口号和各类标语;二是要确保办公场所的干净整洁,桌牌、电脑、印章等办公用品摆放有序,杜绝脏乱差;三是监督台要统一规范,照片大小、设置应当科学合理,确保可以有效接受群众监督;四是桌牌摆放要成为一项纪律,放在醒目位置,不能缺失,随时接受监督;五是办公场所的空间结构要合理安排,科学设置楼层指示牌、办事指南、二维码等,办公环境要确保灯光明亮、井然有序;六是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制服着装;七是各类市场监管LOGO,包括名称字体颜色等要进行统一,不能“五花八门”;八是及时对破损的办公设施和用品进行修缮更换。以上问题要在上半年整改到位,切实维护市场监管部门的良好形象。
3.深化拓展政风行风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行风建设“深化拓展年”工作,扩大行风监督员队伍,运用好行风满意度调查、网络舆情监测等评估机制,建立“红黑榜”制度,持续开展行风问题排查整治。围绕审批服务、监管执法、队伍建设中,容易发生或反复出现的风险点,精准选题开展专项督查督办,规范监管服务行为。此外,年关将至,再次敲响警钟,监管服务对象可能会在节日期间请客送礼,全系统干部职工要保持头脑清醒,牢牢守住廉洁从政的底线,不要触碰党纪政纪的红线。
4.强化舆情管理和舆论引导。增强舆情监测敏锐性和研判准确性,落实好重大舆情“双牵头”协调处置和信息直报快报机制。建立并完善舆情应急处置案例库,开展全员舆情应对培训、核心网评员实战演练等,提升舆情防范意识和处置水平。主动适应新媒体快速发展形势,办好“厦门市场监管”“食安厦门”等自媒体阵地,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构建自媒体、行业报、本地主流媒体、学习强国平台等多位一体科普矩阵,提升市场监管工作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此外,要做好全国文明城市总评迎检工作,按照新标准体系和测评模式,常态长效抓好文明创建。要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障重点工作任务,强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继续做好后勤保障、老干部、工青妇、信访、综治、保密、应急等工作,更好地服务市场监管中心工作开展。
同志们,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锐意改革、真抓实干,以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厦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主办单位: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版权所有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南路43号
建议分辨率1024X768,IE8.0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效果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25号 闽ICP备16018877号-3 网站识别号:3502000007